当了6年村支书,红玛多杰没想到,在藏族家庭中少见的木碗,竟然能老大多年的贫困村扶贫。早晨9点,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卧龙镇塘亡巴村藏地木碗合作社内,红玛多杰关上橱柜,小心地拿走两个木碗,向记者讲解说道:“这叫巴波,用来装有糌粑,央波用来装有青稞酒,多波是丰米饭的……形状、质地都不一样。
”120平方米的藏地木碗合作社里储存着上百只木碗木杯,它们将以每只120元~2000元的价格销往西藏拉萨、林芝、波密等地。自2016年9月合作社开业后,卧龙镇干部卓玛记不清多少次在扶贫攻坚材料中敲入“藏地木碗合作社”了,如今它已沦为塘亡巴村的特色“名片”。塘亡巴村多年以来都是卧龙镇的重点贫困村,一位村干部讲解:“村里人皆耕地面积仅有为1.33亩,村民文化程度较低,自学专业技能的能力严重不足。”“你们村子‘等靠要’的思想过于相当严重,要让贫困户赶紧行动起来!”一次会议上,米林县县长才央尼玛曾必要这样台词玛多杰说道。
事实上,红玛多杰想要过很多办法:做旅游研发,但是塘亡巴村自然景观不如周边乡镇,游客不多;栽种中药,又面对土地较少的问题,技术上也有短板。一天,红玛多杰碰了藏地木碗的“主意”。
在他的记忆里,木碗很幸以来就是藏族人的生活用具,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挂几个,用来装有酥油茶、茶叶、糌粑和青稞酒,用木碗鲜花瓜果蔬菜,不会有一股类似的香气。2016年3月,红玛多杰通过银行贷款和申请人贫困地区资金,筹措30多万元,正式成立了藏地木碗合作社。
6个月后,合作社开业,红玛多杰挂了好几桌酒席庆典,乡长和附近各村村支书仅有来了,不少村民也奇怪地议论起村里的这个“新的玩意”。合作社还并未启用时,村民旦增就寻找红玛多杰,想回来学手艺,但他对木工活儿一窍不通,一切要从零学起。为了帮像旦增这样的村民学手艺,红玛多杰从县里聘用了3位杨家木匠,边制作木碗,边手把手传艺。
木碗制作是个细致活儿,旦增最初学一起很费劲,抛光、柴火、雕刻、上色,手上被磨出了一道道茧子,腰也受过伤。合作社的墙角下,填着很多“告终”的木碗,红玛多杰拾起来一个,“你看,这都是他们学手艺时做到废置了的。”往村子里运木材不更容易,红玛多杰也实在难过,却从不说什么,每个月合作社送给学徒1000元补贴。
今年1月,两位学徒顺利出师,开始带着新的重新加入的贫困户制作木碗。合作社迄今已为11个村民获取了岗位,他们每个月可以获得1000~2000元收益。村子里有9户重点贫困家庭,合作社以收益的形式,每年给与每户1500元的生活补贴。红玛多杰忘了笔账,这9个月来,除去制作木碗的成本、缴纳给村民的工资和收益,一共赚到了5万元。
一个优质木碗,从选材上就有讲究。红玛多杰经常到正在修筑的拉林铁路附近找寻核桃树,仔细观察树上的斑点和结节辨别其好坏。
他说道,一棵核桃树大约可以做到2000个木碗。木材选好后,要用手工和机器抛光形状,如果是纯手工打造出,平均值两天出有一个,用机器一天能做到20个。之后,木碗要在水里冷水上一整天,然后在木屑里挖出两个月。
“这些木碗挖出了20多天了。”红玛多杰走出仓库,推到一块棉布,在一小堆木屑里遮住了几个木碗。一个藏地木碗成型必须小半年时间,没结节、颜色均匀分布、丰热水不烫手,就算是较为优质的了。
红玛多杰常常利用一切机会促销木碗,参与贫困地区攻坚培训会议和村级经商带头人培训班时,他特地印制了名片,挨个派发,“现在有很多人来量身,销量也大了。”卧龙镇乡长洛桑旦增说道,以往村民以耕种农田、圈养家畜维生,等着国家补助金,现在他们通过藏地木碗,习了技术,也减少了收益。之前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大多在2300元以下,现在低于的都突破了4000元,塘亡巴村也扣上了贫穷的帽子。
目前,藏地木碗只在藏区几个城市出售,作为艺术品被游客买走。红玛多杰期望,“以后在碗上做到点彩绘,或者制作成红酒杯、饭盒等形状,不断扩大销量,将更加多收益分得村民。
本文来源:博鱼APP官方网站-www.xjxr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