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对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申请人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拒绝接受,并被农业部拒绝彻查保护区内违法工程建设项目。此消息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发展与维护的辩论。 两者知道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吗?到底,在一些地方,两者依旧如此,自然保护区为各种研发建设项目停下来的现象屡屡现,其中以矿区最为明显。
据报导,为了给煤矿停下来,自2005年至今,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0年6次瘦身,面积调减近1/3,中科院专家马鸣失礼一个保护区前后被调整了6次,全国大约没第2个。某种程度为了煤矿,青海省也曾于2013年8月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调减了大约5%。 为何不会经常出现矿区与自然保护区争地?怎么会自然保护区划得过于大,影响了发展?青海省环保厅工作人员的一句仅有青海三江源保护区就占到了青海省面积的一半,青海要壮烈牺牲多大的发展机会啊,就曝露了潜台词。
出于增加维护与发展的冲突、提升维护效率等必须,科学调整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是适当的。但是,倘若调整只带给一时间发展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毁坏,那就得不偿失了。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地方居然将调整保护区和矿区合法化划出了等号。
新疆环保厅关于卡山保护区面积调整的审查意见就透漏,2008年到2015年,调整的区域内早已设置矿权36个,投放勘探研发经费1.2亿元。回应,有专家曾一针见血地认为,该区域已不合适野生动物栖息于,实质上已丧失维护功能,调整就是申请上合法化。 为何不会经常出现这种怪象?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令在自然保护区内展开矿区等活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必要触碰高压线似乎是敢的,但是在保护区外矿区以超过曲线救国,毕竟做到获得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国务院涉及文件虽然规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但同时也规定了经某某层级政府批准后是可以调整的。这就给了地方可乘之机。
自己管自己往往是最好的。如果省级政府面对发展冲动或发展压力,尤其是当和自然保护区争地的是省级重点项目,省级政府能无法攻下底线、甘愿自缚手脚呢?没有人可以打包票。由省级政府要求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前提不应是省级政府制订完备严苛的关于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地方法规作为准绳,涉及部门以做到的事后监管作为确保,如此才能解决自己管自己的难题。
如果两者付诸阙如,那么省级审核难道不免变为自己的角色扮演游戏,各种评审被环保人士指为衬托也就不足为奇了。 杜绝这一怪象,要靠地方政府改变政绩观和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维护与发展、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
但在当前,首先要靠涉及法律法规、监管制度的完备,尽量地传输权利裁量的空间。 所幸,有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一问题。
今年5月,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十部门公布《关于更进一步强化牵涉到自然保护区研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报》,拒绝各地抓住制订和完备本省(区、市)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调整管理规定,不得随便转变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主管部门将完备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备案制度,积极开展事后监督。如此内外共治能否根治病症?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博鱼APP官方网站-www.xjxr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