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卸任后任教于上海各综合性高校,对每年的艺术招收深有体会。首先对试题明确提出一个笼统总结却十分最重要的建议——择校和专业要谨慎,由于人口老龄化,由于大量新的另设的艺术专业,使教学质量大大上升,有些动漫专业只是由原本的计算机专业演进而来,有的另设演出与影视专业只是为了赚钱。师资缺少,有的去找名人悬挂个名,但名人从来不上讲台教学;其次教材和设备严重不足,这样的学校只有误人子弟。
所以试题要自由选择名校,成熟期的专业,有名师任教的学校。 近年来艺考频仍加剧,从一件“小众”的事变为一件“大众”参予、注目的事,但一般来说很多家长、学生在对“艺考”的了解上,不存在一些误区。 一、综合性大学的通过艺术专业录取是低分入校的“敲门砖”,即所谓的“曲线救国”。
许多试题家长向我咨询时,经常悬挂在口头上的话是:“我孩子功课不好,录艺术类分数较低一点”或“艺术院校提早招收,让孩子去试一试,多一次机会”。 这是极大的误区,或许学习成绩很差,才来艺考!这几年我在几所高校表演系教学中,广泛找到学生文化水平较低,演员文化水平低落。而这样的学生一定成不了好演员好编剧不说道,连大学否能成功毕业都成问题。
从我所教授的专业来讲,学生文化水平的强弱直接影响他对剧本的读者、对剧本中人物的解读,自学4年后已完成毕业论文都艰难,抄书成风是不争的事实。从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设置来说,除艺术专业课程外,大量的通识课程往往沦为艺术生无法迈过的门槛。转入大学后,学校还是将学生放到同一衡量标准上,而“曲线救国”的许多试题在大学里挂科、重修以后最后思没法业。 二、高等艺术教育不是“课外活动”。
许多艺考生盲目青睐,既不理解所考的专业,也不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条件。“小燕子”赵薇一夜崭露头角,王宝强一部戏窜红,惹来许多渴求沦为“明星”的文艺青年。 北影演出近两年录取人数每年都维持在6000到7000人,同济大学今年演出专业讨30多人(演出、配音两个专业),录取人数也在4000人左右,但多数试题不具备做到演员的条件。
我今年遇上一对很纠葛的父母,他们的女儿只想着迷演出,不想她去参与艺考就要离家出走。父母请我去开解一下,我非常简单测试了一下这位试题,找到她形象一般、才艺上一无所长,对演员的工作性质和创作的艰难一无所知,如果去参与艺考,第一轮就不会被出局,只不会浪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经我一再劝说劝告,她才退出了当演员的念头。 这样的事例每年层出不穷。
在考场上,考官往往将近一分钟就能辨别出有,几百号人中约只有十几个人是“材料”,但试题和家长因为盲目的头脑发热早已花费了高昂的考试成本。艺考现在早已是全国竞争非常白热化的高水平考试,堪称“千里挑一”,80%以上的试题必定被出局。所以,试题要理性地看来自己,谨慎地自由选择艺术,无法只凭自己青睐,以为有热情就能解决问题。
三、许多试题对艺术教育的了解有误区,指出毕业艺术类高校,必定能使自己踏上一条光明的艺术大道,但毕业后面对残忍的行业竞争,可能会发现自己没什么机会,就开始恨大骂高校不专业,无法获取他所期望的“成才道路”。 只不过,如今的艺术教育早就和其他门类的高等教育一样,由“精英教育”改变为“普及教育”,由过去的“国家必须多少人才就按计划讨多少人”改变为“只要你有兴趣总能在大学里去自学”。教育模式的改变造成了各个高校都大大地人口老龄化、减少专业,而对涉及教师的资格检验也由过去以实践经验取决于变为了按学历、职称、公开发表论文数量等常规教师评估手段来展开审定。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作为一个“实践中为首”的“老顽固”,连同上影厂另外几位老电影人,对于在综合性大学里教授艺术总实在无法适应环境。例如教学时间的决定上,同济、交大等学校总是以两个课时为一节课,我们再行竭力谋求也不能谋求到四个课时,而只不过确实实践中好一堂演出课的教学必须整整一天,但这样的排课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务那里是通不过的。 另外,艺术教育就让考古学生的创造力,即使理论自学也不应由教师引领只求,而且有关艺术的问题经常没标准答案。
但大学里必须课本,必须一份按部就班的教学计划,必须有一份副本的试卷,而学生也是在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下“成才”。因此,从“普及教育”的角度来说,也并无法过于轻率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本是少数人的事,教育则是人人得走的阳关大道。现在许多高校的艺术专业,为减少自身专业门类而开办,对学生的交代也是以便于低收入为宗旨。因此教授大量实用技术,学校和学生自己一起忽视了艺术素质的培育,这一点在影视编导专业十分少见。
(作者系由国家一级编剧、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参予各校近年来历届招收工作。
本文来源:博鱼APP官方网站-www.xjxrck.com